哭墙又称西墙,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内,圣殿山西侧,是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仅存的一段遗址。千百年来,只要获得重归故里的机会,犹太人都会找到这段护墙,在这面象征信仰和苦难的石墙前深情祷告,哭诉流亡之苦,“哭墙”由此得名。
耶路撒冷,全球犹太人、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向往的圣城,被公认为“离上帝最近的地方”。世界各地写给上帝的信件一直源源不断地被投递到这里。如果说耶路撒冷是通往天国的邮局,那么哭墙就是天国的阶梯。因为把信件传递给上帝的方式,通常是层层叠叠塞到哭墙的缝隙里。
耶路撒冷圣殿山是犹太教徒最重要的一处圣地。翻开圣经故事,我们可以触摸到犹太民族的悲情历史。公元前1世纪犹太大卫王之子所罗门,耗时7载,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,即后来著名的圣殿山上兴建了一座华丽的圣殿,作为朝拜犹太教神主耶和华的地方,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。曾被誉为“上帝的居所”。
公元前586年,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,第一圣殿付之一炬。后来犹太人重修圣殿,但又被罗马铁骑毁坏殆尽。此后,犹太人在犹太圣殿废墟上用原来圣殿的石头垒起一堵52米长、18米高的大墙,称为“西墙”。耶路撒冷旧城第二圣殿仅存的一段护墙遗址,也是代犹太国第二神庙唯一的残余部分,亦有“叹息之壁”之称。
公元7世纪,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建立阿拉伯帝国,由于帝国内部实行比较宽容得宗教政策,所以没有对哭墙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损坏,而是在修建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的时候,把它作为围墙加以利用,因此才使西墙历经千年历史仍然保存至今。当然,建造第二圣殿时选用以巨大条石作为建筑材料,也是哭墙能够比较完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。
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,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,如泣如诉一般。1967年“哭墙”所在的破败街区被以色列政府拆除,建成了今天宽阔的铺砌广场,方便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来朝拜和祈祷。同时,这里也成为耶路撒冷著名的旅游胜地。1981年哭墙被列入《世界遗产目录》。
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三度修建、三度被毁的痕迹,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。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。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