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景区的大门离景点很远,坐几公里的付费观光车才能到达售票处,这是一个普遍现象,现象的背后我觉得值得深思。像有些景点,比如山路陡峭或者公园实在是大,景区为游客的安全和方便为出发点考虑,在平坦之地集中管理车辆,然后用景区观光车有次序的接驳,那是挺好的,只是这价格为何如此之高?很多景区的观光车价格差不多接近门票的价格,有些甚至比门票价格还高。这到底是为方便游客还是为自己谋利?而且有些景点还硬性规定,一定要乘坐景区的车子才可以游览,游客不得不接受这二次消费。
作为旅游达人的我去过很多景点,看到过很多地方的观光车收费都让人觉得非常不合理。像四川四姑娘山的双桥沟景区,门票是70元,观光车是80元,总共150元。而且必须购买观光车票。很多人大老远跑来是冲着景点,一买票才发现还要买观光车票,票价还这么高,不买还不让进,游客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,但是来都来了总不能为了这个而不进去,只能忍气买单。我想这样不合理的收费,即使景再美,游客也不会再来第二次。像这样的景区还不在少数。
当然也有做的不错的景区,收费也比较合理,像安徽黄山景区。从黄山南大门到黄山门票售票点(后山云谷寺/ 前山慈光阁)也是需要乘“景交车”,“景交车”即是观光车,有大巴和出租车两种。大巴每20 分钟发一班,车程约25 分钟,车费为13 元/ 人(单程)。出租车单程50 元/ 车,一辆出租车可乘坐四位游客;如果刚好4 人,又不想等大巴车,那就乘出租车,省时又舒服。
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,同样是大景区,为何有些能做到合理人性化,而有些却贵的离谱,而离谱的价格最终导致的是消费者不会再来买单。中国的旅游景点原本门票价格就偏高,如果再来一些二次收费的高价项目,那老百姓还怎么玩的起?对于这个问题,如果您也想来吐槽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