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全域旅游的建设和发展,为保留、发掘、研究、传承乡村本土文化提供了绝佳的机会。“周边游游游”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乡村旅游对传统文化影响的话题。
一、传统村庄会部分消失,但传统文化不会消失。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各种社会要素必然向城镇集中,人类从山上迁往山下,从山里迁往山外,从农村迁往城镇,是社会发展的必然,也是历史、文化发展的必然。
传统文化是通过人的活动来传承、发展和弘扬的,随着人类的迁移而迁移,这才形成历史上的文化交流、民族融合和传统承继等。包括中外文明的交流,不同民族的融合,地域文化的借鉴交流等等。
所以,村庄的消失,并不必然引起传统文化的消失。传统文化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流动,并在流入地进一步传承,继而融入新的元素进一步发扬光大,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地域,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反而是好事。
二、乡村旅游的发展,为古老村庄焕发新生命提供了新的契机。留住了乡愁血脉,也留住了文化之根。
乡村振兴是国家大战略,与之相关的乡村大开发包括全域旅游、美丽乡村建设、沟域经济等等,叫法可以不同,但都是为了振兴乡村,发展乡村,美化乡村。
文化是乡村旅游之魂,传统村落和古老村庄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好的载体。不论是自然风光、传统文化、农耕文明、传统民居还是非文化遗产,都是乡村旅游最宝贵的资源。保留、发掘、研究、传承这些原汁原味的乡村味道就是最纯粹的“乡愁”,最浓厚的传统味道。
这也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优势所在。
三、大拆大建和同质化建设是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开发的大忌。
现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精品和典型,但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确实让人既心疼又心惊。
一是大拆大建。一味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和高大上,认为原汁原味的乡村“太土”,不登大雅之堂。其实,这恰恰是旅游发展最好的资源,如果把这些“土味”拆除,建设一些所谓的新时尚、洋玩意儿,是对乡村文化最大的破坏和糟蹋,舍本逐末,不失败都不行。
二是同质化建设。不是依托本地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,而是追求所谓的“风口”,完全模仿甚至复制外地的所谓“网红打卡地”,一哄而散建设“网红桥”、玻璃栈道、漂流滑道以及完全模式化的所谓“徽式建筑”、马头墙等等。同质化建设的结果就是失去个性,失去特色,最终失去的是自己特有的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