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是个好黄山,黄山景区是个好景区,之所以在口罩警报尚未完全解除之际,清明假期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人挤人现象,以俺等普通的游客心理揣度景区管理层的心理,估计是“大爷”病犯了了。
什么是“大爷”病,就是普通老百姓说的“店大欺客”,什么也不在乎,我做的就是“合理”的,爱来不来,来了就我说了算。
黄山景区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,妥妥的世界级大景区。其管理水平,对大势的把握能力都应该是世界级的。在当前全球口罩大爆发、大蔓延时期,虽然国内口罩得到了有效遏制,但还没有到高枕无忧的地步,黄山景区管理层的“大爷”病犯的不是时候。
第一、黄山风景区对市民免门票是好事,但好事能不能办好,也要考虑接待、容纳能力和口罩防控需要。
为了刺激消费,尽快打开旅游市场的复苏,同时让利于市民,对安徽市民免费,确实是个大好事。但是,黄山景区作为世界级的景区,其游客来源远非安徽一个省的游客,要考虑全国的游客,甚至全球的游客。虽然目前对国外游客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隔离措施,但已经在国内的国外游客同样可以自由出入黄山景区。
在高票价时代,免费政策无疑极大刺激了本省游客,但要考虑到清明小长假国内旅游市场的总需求,应该未雨绸缪,提早规划免费的时间、时段、地域等,有效分流省内游客,确保安全。
黄山景区再大,也盛不下整个安徽的游客,更不要说还有省外的大量游客,不人挤人才怪。
第二,黄山风景区的危机管控处置能力堪忧。
面对井喷式的游客,黄山景区在4月4日早上9点22分发出《采取限流措施的公告》,表示“即将采取限流措施”。但实际上效果不佳,到底只是一纸空文还是落实不力,反正造成了景区的人流拥挤。10点28分发出停止售票的公告。这些措施的推出,显然是临时抱佛脚的行为,游客已经涌入景区,再加上游览路线不畅,已经形成了拥挤状态。到4月5日凌晨6点35分再次发出《进山游客限流通告》,再次表示“即将采取限流措施”。两次公告的措施竟然一模一样,都是“即将采取限流措施”,可见这个“即将”二字只是说说而已。并没有真的采取限流措施,要不然,也不会在第二天复制、重复同样的语句。真正到了7点39分,才真正采取了具体的措施,发出《关于停止接待游客的公告》。“停止游客入园”,这才是具体的措施,而不是“即将限流”。总共三天假期,其实已经过了三分之一,而第二天已经购票的游客,已经进山的游客已经产生了拥挤。临时限流,显然不具有可操作性性,难度也更大。
而只有到了5日下午9点4分发出的《关于统筹口罩防控和景区开放的工作安排》,才有了实质性的、具体的、可操作性的应急措施。这时,清明小长假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的时间,即使不采取这些措施,进山游客也开始下山,甚至返程了,限流已经失去了意义。
到了4月6日,黄山景区终于“秩序井然”,这些井然的秩序有多少成分是景区主动疏导、限流的结果,还是游客返程自然减少的结果,只有景区自己知道。
第三,黄山风景区的口罩防控措施堪忧。
根据游客视频及有关照片显示,拥挤在景区内的游客除了人挤人,已经不存在安全距离外,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游客并没有戴口罩,也没有发现有明显的和口罩防控相关的工作人员、防控措施等。在当前口罩还没有彻底消除前,“人挤人”的情况有多危险,大家心知肚明,如果一旦发生内源性口罩或者个别感染,其后果想想都害怕。
而如果真的如景区解释的那样,因为健康码扫码而造成拥挤,那么这种拥挤应该发生在扫码的外边,而不应该发生在整个景区的上山步道上,因扫健康码而造成拥挤,显然不能解释山上的拥挤程度。
显然,这些拥挤不是因为口罩防控而引起的,如果真正口罩防控做得好,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游客进山,更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拥挤。
口罩尚未消除,景区方、游客都多些心吧,安全第一,口罩防控第一。即使为了刺激旅游复苏,加快复工复产,也要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第一考量。